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用雕塑讲述最唯物的自己——"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系列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2-3-16  来源:雕塑系


  "雕塑,并不是创造美丽的事物来衬托这个世界,它已经变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研究。(但却不同于科学研究世界的方式)它试图向人们揭示这个世界的本源。不仅仅是如此,雕塑还赋予了这个世界价值和意义,我认为这是雕塑对艺术的最重要的贡献。"——托尼.克拉格
  也许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个有着卓著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系列活动中见过他,或与其一起工作、交流互动的人们所认识的,是一位关注细节、认真且坚持自己创作理念的雕塑家;一位用"材料"去延伸自我创作理念的唯物者;一位个性鲜明而又风趣幽默、例比生动的教师;一位张开双臂用无比的慈爱迎接远道而来女儿的父亲… …
  "好雨知佳展,当春乃发生",伴着3月2日的雨雪,"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在央美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包括:媒体发布会、讲座,与托尼.克拉格面对面等展览系列活动也由此处展开。也就是在这次的系列活动中,中国的朋友们才"真正认识"了托尼.克拉格。
  都说英国人见面喜欢聊天气,在3月2日下午的媒体发布会上,托尼.克拉格就以天气为开场白,向公众展示了他不为人知的幽默的一面,他说,"今天的天气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顿时,发布会现场的气氛就变得轻松起来。在被媒体问及展场空间与雕塑的摆放时,托尼笑称:"其实,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方案来规定每个雕塑的位置,所以,需要根据空间,在摆放时不断的调整,这个过程就好像在指挥一场芭蕾舞排演。而每日将雕塑们来回移动的路程也不容小觑,整个布展的过程相当于走了二三十公里的路程,也许我和我的团队应该穿轮滑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吧。"所展出的作品的数量很庞大,共有49件雕塑和127件绘画,每一件作品的展览布置都是出自托尼的手。 在展览开幕式现场,王璜生馆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有关托尼的故事:就在展览开幕前夕,托尼正在中国实习的女儿到美术馆看望他,当时的情景犹如经典的电影画面——托尼的女儿从美术馆的长廊一路小跑,奔向托尼,而托尼早就已经张开双臂迎接,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王馆长说,就在父女二人拥抱的那一刻,他发现了一个很可爱的托尼。
  下午五点钟,在央美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里,托尼.克拉格开始了他的讲述。从17岁的他如何从一位天然橡胶生产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到最终对艺术萌生兴趣,选择继续去艺术院校深造;从铜、铁等材料的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发展,到人们的生活与木、金、石等材料的联系;从雕塑在艺术发展史上的由具象到抽象的进程以及对整个艺术史的贡献,到现代工业复制为雕塑带来的灵魂缺失等。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例证后,他邀请大家同他一起思考:生活中的材料和一些人造化工材料等的不断变化,对我们生活起了怎样的影响,又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最常提到一个词是"材料"(material),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雕塑家(sculptor),是一名唯物者(materialist) "。对于材料和雕塑家的关系,他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好比诗人将词汇写在纸上或画家将颜料放在调色盘上,这样做都是为了拓宽自己的思维,去找到艺术的新形式和意义。同理,雕塑家用材料来使自己的延伸自己的理念。"作为一名雕塑家,他通过与不同材料传递的,是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和感觉,以及本人的生活体验。对材料的创作过程,即是思想的活动,又是诗歌的产生。最后他以"寻找材料的过程,是寻找自我与探索世界的方式"为结束语,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与"材料"的思考。
  3月3日早十点,托尼.克拉格准时出现在美术馆三层展厅为大家亲自导览,该活动原定为雕塑系30名学生参加,但由于学生们报名踊跃,再加之一些热心的社会人士与媒体的支持,现场的人数一度突破60人。尽管被听导览的人群层层围住,托尼依旧耐心且细心同大家分享有关于艺术史上雕塑从具象到抽象的历史进程,他各个时期的雕塑、绘画以及创作的理念风格的变化等。杨慧女士承担了整场的翻译工作,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老师也帮助大家解释了一些专业名词和艺术史。倾听托尼导览分享的人们,除了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洞悉他的睿智,从几个小细节上亦可以看出他对于作品呵护与关爱。比如,导览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绘画作品区聚集了很多的人,托尼一直悉心的提醒大家:"请大家不要靠在画作上。";在分享过程中,有的朋友想录下托尼的分享的内容,所以误将录音设备摆放托尼身旁名为Element的作品上(大概是作品形态有些像桌子的缘故)。托尼轻轻的将录音笔放在了他旁边的地上;当他与大家分享他的作品《大教堂》(Minster)的时候,他没有将重点放在该作品获得特纳奖(Turner Prize)上,反而从"如何发挥材料的极致来创造另外一个世界"为切入点来讲述。譬如,这件作品的材料来自不同的地方,只依靠地心引力保持它们垂直于地面的状态重力原理。接着他挥舞着大手,拿起雕塑顶端的一个螺母样的材料,绘声绘色的对大家说:"这个作品在一个美术馆展出的时候,也许有的观众是想试试它的稳固性吧,他们就用手触碰作品,结果这个就掉了下来,砸到了头上。于是美术馆希望我将作品修复好,再保持他的稳固性,比如,加胶水或铁杆将其内部固定。但是,我在维修作品的时候察觉到,假如内部加了铁杆加固,就违背了我创作时应用"重力原理"的初衷了,也等于是对作品的破坏。" "态度决定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这一切的细节,都向大家揭示了托尼的"雕塑态度"。
  不仅分享自己在创作时候的点滴,他还向大家展示以怎样的角度观看他的雕塑,才可以准确的把握他所传达的视觉语言(visual language)。他会用"对话"的方式分析每一种材料,以及每一件作品与所处的空间的关系,因为作品的尺寸及一切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人们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分享之余,他还就大家对于雕塑方面的疑问,一一做了细心的解答。有一位学生问及有关于他的作品颜色的问题的时候,他说:"事实上,没有涂颜色的作品,是因为其自身的色彩就已经足够了,反而涂了颜色的作品是因为自身没有丰富的颜色。处于"表达的需要"才会将其涂色。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当我们看一件雕塑的时候,大都只看表面,而忽略的内部,但是在逻辑思维上,我深信,我们应该需要从洞悉作品内部开始了解作品。"除了回答问题,他更鼓励了有艺术热情想进行艺术创作的年轻人,他说:"有人说,从事雕塑等艺术创作并不重要,但事实,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因为从事雕塑创作的你们,是那个将平凡的世界,将材料赋予意义和价值的人。"
  导览分享结束后,有媒体问到托尼对中国行的感觉,他说,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到中国了,他很喜欢这里,因为不同的文化碰撞出别样的艺术火花,总可以给他带来很多很好的灵感,而且他每当近距离的与热爱雕塑的人们接触,并与他们交流时,就总会被他们求知的双眼和渴望了解雕塑作品的热情所感染。
  托尼还在王璜生馆长以及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的陪同下,参观央美雕塑系工作室。在那里托尼向大家分享了欧洲的"以尊重学生本身的价值探索为主"的教学方式。他说,身为艺术家的老师,只是传授他的创作经验,并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其成长。他还感言到自己相信的是雕塑、是材料,但奇妙的构想或许与最终的成品不一定会对等的。
  见过托尼.克拉格的人也许都会注意到他的双手。找寻创作雕塑的材料,赋予不同材料不同意义的仿佛具有魔力的手;布展时挥舞着,好似指挥芭蕾舞排演运筹帷幄的手;拥抱女儿的慈爱的父亲的手… …他就是用这样的双手,找寻与创作,用这双手赋予材料以新意,创造了他的作品独有的丰富的视觉语言,向大家讲述了最唯物的托尼.克拉格。
  想了解不一样的托尼.克拉格和他通过作品传达的视觉语言,就请您走入我们的美术馆吧。展览将展至4月15日。

文 /谭锦锦
上一条:
下一条: